2.5分、2.9分、8.8分。这是2003年龄段男足征战2026沙特U23亚洲杯预选赛期间,球队主帅安东尼奥-普切在懂球帝上的球迷评分走势。
回看这三场比赛,U22男足确实贡献了两大“冥场面”——凭借李昊的神扑2:1艰难地在主场击败东帝汶,半场仅仅1-0领先北马里亚纳群岛。如此拙劣的表现自然也遭受了很多质疑:大多数球员在场上踢起来非常别扭、球队在面对弱旅时迟迟打不开局面、传切球配合总是慢半拍、由攻转守时总是让人心惊胆战。人们想起了三年前安东尼奥那拙劣的大脚战术,西班牙教头又毫无疑问地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2022年9月,2003年龄段中国国青在U20亚洲杯预选赛中跌跌撞撞地以小组第二跻身U20亚洲杯正赛阶段。彼时,我们将不多的赞美送给了对阵缅甸时两度补时造点的刘国宝,也把最多的质疑送给了那个只会开大脚的主教练。在当时,我和@莱斯特城的小狐狸 粉丝群内一直关注着U系列国字号赛况的群友们针对安东尼奥的战术分析了很久,却仍然是一头雾水:为什么是小个子艾菲尔丁突前而非身材高大的拜合拉木突前?为什么何小珂、贾博琰等技术流球员纷纷落选?当然还有那个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安东尼奥只会一直开大脚?似乎从那时开始,“大脚尼奥”与“安嗨”的绰号便在网上流传开来。
带着舆论的种种不看好,2003年龄段登上了乌兹别克斯坦亚青赛的舞台,但是他们的表现却让所有关注中国足球的人们振奋不已:首轮1-2不敌日本,对手的两粒进球分别有手球与越位嫌疑;次战2-0击败沙特,前场新疆三少锋芒毕露;最后一役1-1有惊无险战平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国青时隔九年再度跻身亚青赛淘汰赛。
八强战中,我们又先入一球,将在赛前自信满满的韩国人拖入了加时赛,却因自身体力透支崩盘,遗憾败走乌兹别克斯坦。在这之前,没有人会相信这些“只会开大脚”的小伙子们会是以这样悲壮的方式结束本届赛事的比赛。
仅仅半年不到,安东尼奥就用一场场经典战役,将一切的质疑全部打消。亚青赛后,他事了拂衣去,将一切有关大脚的“迷思”留给了中国足球。
安东尼奥到底踢的是什么样的足球?
在当届赛事的全部4场比赛中,安东尼奥均摆出了4231/451阵型。4名善于对抗的后卫球员站在李昊身前;3名有着不错的防守与跑动能力中场中路球员与对手展开中场缠斗;两翼的边前卫防守时落在边后卫的位置上,在由守转攻时迅速前插;突前的中锋艾菲尔丁时不时在最前方骚扰对手的后场组织。于是,一个名义上“平衡”,实际非常坚固的“631”阵型诞生了。
图述:03年龄段国青 2-0 沙特防守站位
在这个体系中,突前的艾菲尔丁与两名常规首发的边前卫胡荷韬以及拜合拉木承担了大量的跑动与冲刺。尤其是两名边前卫球员,我们似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而他们也经常被安东尼奥最早换下。其余球员则与对手展开肉搏,通过对抗消耗对手,并将节奏打乱放缓。而在组织进攻阶段,我们放弃了地面传导与长时间的控球,转为直接地向前——也就是开大脚。在这样的方针指引下,我们的控球率自然不占优势——对阵日本时23%,对阵沙特时24%,对阵“名不见经传”的吉尔吉斯斯坦时也只有42%。
然而,就是这样“保守”“落后”的战术,让2003年龄段国青在首轮1-2小负日本,2-0战胜沙特,又在最后一轮中1-1战平吉尔吉斯斯坦,在名副其实的“死亡之组”中挤掉夺冠热门沙特,以小组第二成功出线。
为什么是“大脚足球”而非“现代足球”?
围绕着当届赛事的大名单,我们曾经展开了很多的讨论,其中的核心之一就是为什么所谓的“技术流”球员不受青睐。这样的质疑是是有情可原的——从根本上,很多球迷(包括曾经的笔者)、媒体机构对于中国足球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希望我们可以学习亚洲乃至欧美足球强国的“现代”技战术,哪怕我们仍然只是亚洲二流末乃至三流的球队。
“现代足球”强调的传切以及控制球权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不过,对其一味的、盲目的追求明显是脱离实际的。在当时,我们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状态,远离国际足球的强度与节奏,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技术型”球员往往缺乏胜任高强度比赛的能力,无法在提供技术的同时补足跑动或者对抗,而安东尼奥很早就参透了这样的道理——如果技术上有短板,那么就尽可能地减少技术环节,以对抗和跑动为基础搭建球队的运转体系。至少从当时乃至现在可选的球员来看,强调对抗与跑动才能规避我们的劣势。
安东尼奥也想去尝试“现代足球”地去比赛,所以我们才在场地糟糕的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努力传切、配合、控制,却仅仅通过定位球与反击2-1击败东帝汶。不过,安东尼奥很快进行了拨乱反正,以5后卫的姿态战平澳大利亚,成功出线。这一次,守护我们的还是上对抗、摆大巴与开大脚。
一切的规律都是有迹可循的。四年之前,一度迷信“技术流”的李铁摆出了非常惊悚的菱形中场阵型——中立场地面对澳大利亚时,张稀哲、金敬道与吴兴涵同时首发,于大宝出任中后卫,球队在比赛的前25分钟就被对手一波带走;与澳大利亚的二番战中,李铁转变了思路,排出了徐新、吴曦、张琳芃等对抗极佳的中后场球员,并让以洛国富为首的、尚有余力的锋线归化球员在前场肉搏,接下了大量的长传球。最终,我们在一度落后的情况下顶住了对手,收获了1分。两年之前,备受外界诟病的01国奥主帅成耀东吸纳了03年龄段的优质个体,效仿安东尼奥的大脚战术,在西亚击败了多名国脚领衔的阿联酋国奥,终结了国奥在U23亚洲杯上多年不胜的尴尬历史。一年之前,伊万科维奇摆出了拜合拉木与张玉宁两大中锋并有组织地开大脚、放长传,让我们在青岛2-1击败了印尼,客场1-0击败巴林,守住了出线的希望。
说回大脚,“大脚足球”确实与“现代足球”有很多区别,但是我们不应该将其定义为与先进的足球相反的“落后”的足球。围绕“开大脚”,或者说得更“现代”一些——以长传的方式开辟球路,再通过对抗、收二点的方式控制球权并建立进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术。开了大脚,我们的后防线会远离对手的逼抢,获得喘息调整的时间;开了大脚,我们才能发挥冲击力与对抗上的优势,威胁对手的球门;开了大脚,我们才可以迅速在高位控制球权,将阵容推进上前;开了大脚,我们才能拉高强度,建立与亚洲更高水平球队对抗的信心。
在与国际足球脱轨,技术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只有强调对抗、强调拼抢并通过“开大脚”的方式进行组织,我们才能在避短的同时努力“扬长”,弥合与更强对手之间的差距。“大脚足球”在一些人看来或许是不光彩的,但却是最符合实际的、最符合规律的,这也是安东尼奥在之前成功的本质原因。
“大脚”之后:我们该前往何处?
从“史上最弱”的01年龄段开始,我们正式开始了触底反弹。目前,U系列国字号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复苏。在过往的两届U23阵容中,我们都大量地吸纳了更低年龄段的优质个体。在01国奥阵容中,跳级球员共有9人,其中王钰栋与杜月徴更是连跳两级;而在03国奥阵容中,跳级球员共有8人。在一切向好、人们的期待值在不断拉高的同时,我们反而更应该认清中国足球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道路。
回顾大流行后的U系列赛事,03、05国青的优异发挥确实提振了全行业的士气,但我们仍然还没有真正重返国际舞台;诸如拜合拉木、胡荷韬、徐彬、王钰栋、蒯纪闻等优质个体的出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这些突出的个体也确实可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全面性,但是我们球员的整体素质仍然没有办法可以和亚洲的顶尖球队抗衡;纵使连续两届亚青赛我们都非常遗憾地倒在了最后一关,我们欠下的债仍然还有很多。
一支球队很难用“一招鲜”去“吃遍天”,强如瓜迪奥拉治下的曼城,也在被摸清技战术部署后遭遇了溃败。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我们也不仅仅只满足于学会“开大脚”,而更应该有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比赛的能力。令人欣喜的是,回归中国足坛的安东尼奥已经大步向前,在U23亚洲杯预选赛前,他就尝试将05年龄段的核心人物陈泽仕、依木兰、蒯纪闻等人融入进球队,并在开大脚的基础上尝试更激进的压迫战术与更高效的转换策略。今年3月,安东尼奥治下的“不完全体”U22曾在盐城1-0击败韩国。那场比赛中,我们的控球率与对手基本相当,双方射正数之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2。在年轻一代个人能力更全面、技战术积累更丰富的情况下,安东尼奥正在一步步地将“大脚”确立为建队的根基,并不断地尝试将之与更多的元素结合,让这支国字号成为真正可以将不同打法融会贯通的球队。
中国足球需要更多的“安东尼奥”,因为安东尼奥身上有着很多名帅身上都缺乏的特质:尊重规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把这12个字说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做起来可真的太难了。因为我们周围还存在着认为“U系列国字号战术风格差异过大,人为制造了衔接困难”的媒体人;因为我们周围还存在着不珍惜来之不易的亚冠比赛,将更高强度的比赛人为放弃的俱乐部;因为我们周围还存在着质疑国足出国比赛为什么带着那么多行李的“球迷”;因为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无法从国内的转播平台找到往届赛事的回放,只能另寻他法进行复盘。
不过,纵使外界再过纷繁复杂,可我却真切地从更年轻一辈的“小孩哥”们身上看到了蜕变与希望,而这永远是最宝贵的。如果“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暂时无法实现,那么我衷心地希望这批小伙子们带着赤诚与热血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愿我们共同的主队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