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拜仁和多特蒙德助教迈克尔-亨克尔在接受《图片报》专访时谈到了德国国家德比的特殊意义。同时,亨克尔也谈到了拜仁与多特的差异、赫内斯的影响力、孔帕尼的执教方式,以及他对即将到来的对决的看法。

亨克尔先生,拜仁与多特的比赛如今还算是德国足球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吗?

是的。虽然最近从竞技层面看,勒沃库森才是拜仁的最大对手,因为多特的表现太不稳定,难以持续竞争。但拜仁包括赫内斯,最害怕的仍然是多特蒙德。我们那个年代,以及后来克洛普执教时期,都能看到,当这台机器连同所有球迷一起启动时,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那种力量甚至能动摇拜仁的统治地位。这样的气场,勒沃库森和莱比锡都没有,尽管他们凭借强大的资金运作得不错。

那这种“害怕”在您在拜仁时期是如何体现的?

当时的赫内斯还担任俱乐部经理,他常在对阵多特前宣布双倍奖金。以现在动辄百万欧元的年薪来看,多给两万欧元恐怕没什么激励作用,如今或许放假一天更有效。但在当年,奖金是真正的动力,因为球员的收入远不如现在。这也反映了那场比赛的重要性,以及两队之间特殊的竞争氛围。

尽管存在这种竞争,您和希斯菲尔德还是在多特取得巨大成功后,于1998年加盟了拜仁。

那差点没成真。1997年我们刚赢得欧冠时,也收到了皇家马德里的邀请。我当时兴奋极了,但希斯菲尔德那时已经对教练工作感到疲惫,所以他先接受了多特提供的体育主管职位。一年后,拜仁的邀请到来,我们才决定前往。对我个人来说,这个决定并不轻松。

为什么?

我来自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在多特多年,已经对俱乐部有深厚感情。我的孩子们睡的都是印着多特标志的床单。但出于职业上的雄心,我们还是选择了转会。我们知道在慕尼黑能取得更大成就。拜仁当时和现在都是德国足球的最高舞台。

两家俱乐部在内部运作上有哪些区别?

从教练组角度来看,最大的不同在于拜仁有太多重量级人物参与决策,比如乌利-赫内斯、鲁梅尼格,当年还有贝肯鲍尔。因此争论也特别多,不仅在媒体上,也包括俱乐部内部。对我和希斯菲尔德来说,这是一种新挑战,因为在多特时,一切都是小圈子内讨论。

如今赫内斯的影响力备受争议,您当时是怎么感受的?

那时候赫内斯和球队的距离非常近。他会坐在替补席上,和球队一起乘大巴,吃饭也坐在球员中间。当然,他总会发表看法,如果需要会情绪激动地争论,最后也会定下结论,毕竟他是真正的老大。但我们与他相处得很好。

为什么能相处得好?

我认为关键有几点,我们教练组从不在媒体上回应高层的公开发言,只在内部交流。这很好,因为与老板保持沟通总是有益的,尤其当建议来自赫内斯时。他始终希望拜仁更好。同时,他也从未在球员面前削弱我们的权威。他让大家明白,在战术或纪律问题上,希斯菲尔德才是最终决定者。

如今的孔帕尼似乎也具备类似特质。

我非常喜欢孔帕尼目前的表现。他为球队带来了勤奋和斗志,让球员比过去几年跑得更多、拼得更狠。同时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平静,这对整个俱乐部都是好事。我认为这与他和图赫尔、纳格尔斯曼的不同方式有关。

不同在哪里?

他只专注于教练工作,至少在公开场合不插手其他事务。而且他让球员重新成为主角。球员喜欢这样,他们希望自己才是明星。过去在图赫尔和纳格尔斯曼手下,外界谈论的焦点常是教练,好像胜负全由他们决定。现在不一样了,这种变化激励了球员,让他们承担起更多责任。

拜仁本赛季前十场全胜。您认为他们有可能以不败战绩夺冠吗?

我无法想象。如果拜仁像往常那样在所有赛事中都战斗到最后,就必须进行轮换。虽然他们的主力质量极高,但阵容厚度不足以在频繁轮换下保持全胜。此外,伤病风险始终存在,比如穆西亚拉或戴维斯这样的关键球员很难被完全替代。要想不败夺冠,一切必须天衣无缝。

那您如何看待本周六多特赢球的机会?

从状态上看,拜仁仍是热门。但科瓦奇让多特恢复了稳定,他们在状态好的时候完全有机会拿分。他不仅让球队更有体能,也给出了清晰的战术要求。我认为他的严格让球员重新获得了安全感。不过如果多特真的在慕尼黑赢球,我反而看到一种潜在的危险。

什么样的危险?

有些球员可能在胜利后松懈下来,认为自己已与拜仁平起平坐。这会是一个巨大错误。现实是,拜仁无论在个人能力上还是在球队整体发展上,都领先于多特。这一点不会因一场比赛而改变。如果真的赢球,科瓦奇将面临一个艰巨的任务,要让球员在成绩出色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同样的努力。这是前几任教练都没做到的。如果他能做到,这场比赛可能成为积极的转折点。不是因为拜仁会崩溃,而是因为多特重新找回了稳定。只有这样,德甲的冠军争夺才会真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