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赛季中超落幕,上海申花最终获得亚军。《体坛周报》记者严益唯在《东方体育日报》专栏中发文点评道:本赛季的申花,很像一位“会学习却不会考试”的优等生,实力足以冲击第一,却背负着过重的心理负担。

专栏文章内容如下

2025赛季的申花,很像一位“会学习却不会考试”的优等生——实力足以冲击第一,却背负着过重的心理负担。一旦比赛出现意外,心态便随之波动;而在这样的不安中反复纠缠,最终只能与冠军擦肩而过。

申花具备争冠实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也不会在最后一轮仍位列争冠行列。然而,贯穿整个赛季的过重心理压力,同样真实存在。

第24轮主场被山东泰山绝平,可以算作整个赛季的分水岭。那一刻,斯卢茨基在场边情绪几近失控;赛后发布会上,被问及争冠形势,他甚至直言“想死的心都有”。就在之前,申花刚在客场被武汉三镇绝杀,痛失榜首位置,自那以后再也没能重新登顶。

斯卢茨基对胜负极其敏锐。从战泰山前的“零容错论”,到被绝平后的失态,他准确感受到了危机的到来。但他无法抑制的好胜心,却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

而这份强烈的自尊与求胜欲,既是他的执教财富,也是申花实力的重要组成。果断公开批评马纳法、两次用“圣诞树”打出奇袭,以及将对泰山的比赛视作“最后决战”——这些细节无不折射出他寸土必争的性格。

一个优秀的主帅,懂得何时对自己和球队施压。正因为斯卢茨基这份对胜利的执着,申花的结局才显得格外让人惋惜。然而联赛漫长,高压并非长久之计。如果过度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难免患得患失,导致发挥失常。事实上,当斯卢茨基喊出“零容错”时,申花在前23轮中有10轮领跑,领先次数远超竞争对手,原本拥有充足的容错空间。如果不是弦绷得太紧,被绝平的低级失误未必会出现。即便出现,只要心态平稳,也完全有机会重新回到积分榜顶端。

因此,申花当下最重要的不是自我否定,而是学会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只有卸下争冠包袱、卸下心理枷锁,球队才能在新赛季真正发挥实力,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