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委副书记李鹏宇接受了《足球》报的采访。2023年1月至2025年4月担任辽宁省发改委主任期间及2025年4月起担任沈阳市委副书记至今,李鹏宇同时兼任辽宁铁人职业足球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策划并推动辽宁铁人完成冲超任务。

提问:2026赛季的中超联赛,时隔8年后“辽宁德比”重现,您曾在大连工作多年,在大连足球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哪些深深的印记?
2016年,我到大连任市委常委,专职负责了一年多宣传工作。那时就经常去看比赛,见证了大连人从中甲徘徊到2017年成功冲超的全过程。作为宣传部部长,除履行了赛事宣传的职责,也为球队协调处理了不少实际麻烦。
2018年7月到金普新区工作后,我延续了在每个地区认真布局校园足球的工作传统,全面梳理了金普新区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脉络,完善校园足球体系、扶持社会青训机构,更是着重对标欧洲足球并借鉴美国篮球赛事机制,搭建了金普新区完整的足球赛事框架。如今金普新区已是大连足球的重要力量,辽宁U18男足全运夺冠队伍中,聂鑫和马明伟两名队员都是从金普青少年校园足球培养体系走出的少年,中国足协最新公布的U18国青集训名单小将聂鑫位列其中。
同时按照当时市委确定的大连足球长期发展战略,即一支中超、一支中甲、一到两支中乙的布局,我统筹自贸区和金石滩旅游区组建了华谊和金石湾两支球队,华谊就是今天大连鲲城的前身。当时大连读行足球俱乐部也在金普征战中冠和中乙,也就是今天大连英博海发的前身。
更让我难忘的是担任大连足球改革发展工作组组长的经历。一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上,市委书记胡玉亭突然宣布由我牵头足改工作,并明确独立于其他体育事业之外单独管理。会后他跟我说:“大连市民不满意的民意调查,你知道前两位是什么吗?”说了几个他都说不对,最后笑着告诉我,“排第一位的是足球!”这个事情,也恰恰表明我们党委和政府最关心的便是老百姓的感受。
当时大连人刚降级,我们做了2亿到3亿的资金预算,以及1到2年重返中超的计划,没想到的是,由于有球队解散,中国足协征求大连意见是否希望递补中超。这个事情我记忆特别深刻,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短,请示玉亭书记时他正在省里开会,我是请领导出会场紧急通的话。最终大连人队用最短时间内完成递补申报,用现在的话说是“连滚带爬”递补回归中超,也才有了之后大连人队“压着打”的故事。
当时的目标还有冲击亚冠,这一想法与俱乐部负责人达成一致后,也得到了王健林先生的大力支持,他还将青训基地也赠给了大连。玉亭书记也非常支持,为了长远发展决定将基地交由大连德泰负责运营。在足球俱乐部的管理中,更衣室管理至关重要,为此我和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投入很多精力做细做实思想工作,朱挺和王振澳受伤期间,我都第一时间去探望慰问。通过这些细致举措,让谢晖主教练无需分心场外事务,能够集中全部精力专注于赛事指挥。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也留有一些遗憾。当时对外援的理解不够精准,总抱着“淘宝”的心态,将选择范围局限在中低水平的外援群体中,选择了曼佐基等球员。现在回过头看,以当时俱乐部的实际实力资金不是问题,如果外援档次提升一到两个级别,冲击亚冠的目标不难实现。
继2020年开始承接中超联赛之后,2022年中国职业联赛再次遭遇无人承接的困境,我第一时间向玉亭书记请示,力主主动承接,彰显足球城的责任与担当。玉亭书记亲自拍板,大连承办了除女超联赛外所有中国足球职业赛事,创造了中国赛事史上一个奇迹。当时还尽最大努力向球迷开放了赛场,现在还有大连同事跟我说,梭鱼湾几乎场场6万+的球迷上座,核心球迷正是疫情期间几千名到场助威的骨干球迷。埋下火种,定可燎原。
离开大连前,我最后一项和足球相关的工作是到梭鱼湾体育场督导工程进度,从座椅颜色到交通配套进度,逐一推敲并确定细节。遗憾的是,球场建成后还没去过现场看球,老同事和俱乐部一直邀请,我也计划着今年中超收官之战去现场为球队加油。
明年的“辽宁德比”我满心期待,竞技体育用成绩和赛场表现说话,但无论谁胜负,只要打出足球的血性,都是辽宁足球的共同荣光、中国足球振兴的希望。
提问:从省里到市里工作,为什么始终由您来承担辽宁足球的相关工作?
当时省足球振兴发展工作机制确定,要推进辽宁职业足球改革,成立了辽宁铁人职业足球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上安排我牵头召集,和省体育局一起抓好这项工作。我这人的性格就是,方向一旦定了,就往深里抓,往实里抓,不干则已,要干就必须干到位。其实不管任何工作都一样,只要把时间安排妥当,肯定都能做好。这么多年,我不仅没因为这项工作影响主责主业,反倒因为足球多了份党政工作之外的调剂——做足球工作就像给自己充电。大家常说,踢足球的青少年更健康,足球球迷最正直,我的感受便是,做足球工作的干部也更有激情。
作为一个资深的老辽宁球迷,很多情感是难以忘怀的。当时在开完新闻发布会的路上,我突然就有了一个念头,有一天实现了冲超,庆祝仪式一定要把赵传请过来,唱那首《你我的约定》,为大家完成一个夙愿。老百姓喜欢的事,我们就认真去做,老百姓高兴的事,为什么不做?为什么不做好呢?功成不必在我,只要能为辽宁足球的振兴铺好路搭好桥,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看到精彩赛事,为球队喝彩,这份付出就值得。
提问:辽宁足球重生并实现了“双轮驱动”,如何展望未来?
足球不止于绿茵场上的奔跑与呐喊,更在城市间架起联结的桥梁,为区域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当足球的火种在东北大地燎原,“三省一区”的“老铁”情谊就有了更鲜活的载体,辽宁十四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黑吉球迷的热血文化,也正成为文商体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密码。
铁人队“五一”期间主场对阵陕西联合的比赛,观众覆盖全国283个城市,其中有很多从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春、吉林市等城市赶来的球迷,他们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热情,为赛场注入硬核气场,也让全国看到了东北球迷的凝聚力与感染力。
深挖这份独特的球迷文化,正是推动东北地区足球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辽宁省委书记许昆林提出推动举办东北地区城市足球联赛,为“三省一区”的携手合作指明了方向。届时可以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重点城市纳入联赛版图,让哈尔滨的冰城激情、长春的汽车城活力、吉林市的雾凇风情,与辽宁城市的工业底蕴、足球传统碰撞交融。
提问:从大连到沈阳,您如何理解足球之于城市和省份的意义所在?
李鹏宇:从大连足球的改革深耕到辽宁铁人改革探索,足球早已超越竞技运动本身,既是回望历史的文化符号,镌刻在辽沈大地的基因之中,也是立足当下的民生载体,更是驱动城市发展、凝聚省份力量的重要引擎。
足球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鲜活注脚”。一座城市对足球的态度,彰显着其治理的温度与远见。大连成立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专班,建立近千名专业教练人才库,专项资金精准扶持青训,1066块足球场让“家门口踢球”成为现实,背后是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持续升级。沈阳以足球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从校园球场普及,到“校队+俱乐部”共育机制建立,既破解了“学训矛盾”,也让足球场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
足球是城市精神的“具象表达”,便如辽宁铁人身上那股不服输的硬气,背后正是辽宁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忍不拔。足球还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联动纽带”,以大连和沈阳辐射整个辽宁地区足球发展。足球更是辽宁体育荣光的“传承载体”,从“十冠王”和无数的国脚,到如今辽宁足球的重生,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提问:2025年是中国足球的重大变革年,国家之于足球的战略明晰,如何看待中国足球的振兴发展?
2025年,中国足球发展从此前的零散施策转向体系化推进:首先是战略定位升级,将足球纳入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等国家战略协同推进,突破了此前竞技体育孤立发展的局限性;其次是路径选择清晰,以国家青训体系为战略突破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再次是治理机制刚性,重点城市和西部试点协同,五级青训中心构建金字塔体系,始终紧抓赛风赛纪,完善俱乐部财务评估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制度化保障。中国足球的振兴发展,绝非单一领域的突破,而是人才、赛事、产业和文化的全链条重构,比如今年“苏超”的火爆,激发了民间的热情,提升了群众基础的广度,并以此构建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沃土”,形成了职业足球和社会足球的“双轮驱动”。
辽宁省委、省政府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始终将足球发展作为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不仅有明确的顶层设计,更有务实的调研与坚定的行动。2024年5月25日,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郝鹏在大连调研期间,专程到有“足球明星的摇篮”美誉的大连东北路小学关心调研青少年足球工作。2024年1月17日,时任辽宁省省长李乐成亲自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红星足球俱乐部走访,提出“双方要加强交流,特别是把红星俱乐部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带到辽宁,持续深化青训体系合作,共同推动足球运动发展”。10月31日,辽宁省委书记许昆林在沈阳会见刚刚夺冠的辽宁U18男子足球队时,对推动辽宁足球振兴提出多项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推动举办东北地区城市足球联赛,大力发展群众性城市足球运动,为辽宁足球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常务副省长王健、副省长楚天运持续聚焦足球工作,常态化研究职业足球工作发展路径。霍步刚书记、吕志成市长积极推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争创工作。
当前,沈阳结合本地实际精准施策,为足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大连则依托深厚足球底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足球发展新格局。明年辽宁将迎来两支顶级联赛球队同场竞技的盛况,这标志着辽宁足球的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