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委副书记李鹏宇接受了《足球》报的采访。2023年1月至2025年4月担任辽宁省发改委主任期间及2025年4月起担任沈阳市委副书记至今,李鹏宇同时兼任辽宁铁人职业足球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策划并推动辽宁铁人完成冲超任务。

提问:回顾辽宁铁人冲超的过程,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冲超成功,我的阶段性“副业”任务也算有了个小结,既高兴又如释重负。回首来时路,确有很多难忘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春节前夕视察我省时提到,“辽宁文化产业有基础、体育有优势、旅游有特色,要加快推进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东北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辽宁处在关键位置,责任重大,沈阳和大连各项事业更是要争当“跳高队”。近年来,省市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大球特别是足球发展,放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大局中去谋划推进,持续打造大连足球+辽沈足球双峰鼎立、协同发力的新格局。
辽宁始终践行总书记关于发展足球运动的重要论述,始终主动承接国家足球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党委、政府对足球工作的领导,回应辽宁百姓对足球的热爱与期盼。我的理解很简单——老百姓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做好。2023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建立了辽宁足球振兴发展工作机制,由时任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奇凡与常务副省长王健,以及时任副省长郭彩云牵头,省直相关部门做成员单位,展开了全方位工作布局,明确了党委、政府对足球事业的坚定支持:该管的要管到位,该放的放到底,严格遵循职业化和市场化规律去发展足球。
提问:当时为什么选择辽宁沈阳城市俱乐部进行改革?
刘奇凡同志在研究职业足球发展时提到,职业足球要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和传统举国体制有机结合,优先选择一支职业俱乐部完成冲超目标并做强做大。当时辽宁有两支中甲足球俱乐部,一支是辽宁沈阳城市,一支是大连英博。
我在回答领导问题时做了分析:大连既是足球城,又是计划单列市,有丰厚的足球底蕴,职业化以来一直在中超舞台,无论是职业化程度还是后备人才,都是沈阳等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重返中超舞台是迟早的事情;从冠名“辽宁”的角度出发,大连可能性不大,其他城市不具备足球基础也缺失球队。
沈阳作为省会,是辽沈足球的核心代表,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传统积淀,更具备扎实的群众基础。每逢赛事,不仅省内诸多城市的球迷乘坐大巴、中巴浩浩荡荡赶来观赛,包括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等周边地区的球迷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充分彰显了东北足球的凝聚力。基于此,我建议选择辽宁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作为改革试点,这恰恰可以实现辽宁足球沈阳和大连“双轮驱动”新局面。
提问:当时为什么选择辽宁沈阳城市俱乐部进行改革?
刘奇凡同志赞同相关建议,提出要充分调动城市激情,广泛吸引球迷,学习借鉴国内外会员制经验,推动辽宁铁人足球改革成为解放足球生产力的典范。明确将稳定5万会员作为跻身国内前列的标志,将达到10万会员作为对标世界前列的标志,稳步推进目标落地。
结合辽宁实际我们确立了“省会城市注册、辽宁冠名、各市支持”的协同模式,以“会员制+混合合作制”为改革路径,在遵循职业化和市场化规律的基础上融入举国体制元素,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后续股份合作制筑牢根基。最终,辽宁铁人成功冲超,打造了融入辽宁人血脉的地域精神内核和文化传承。冲超过程中那一次次的绝杀和绝平,看似是运气好,实则一来是实力的体现,二来是技战术成熟的证明,三来彰显了球队坚韧拼搏的特质。
辽宁铁人的名字和队徽是怎么来的?
俱乐部改革方向是会员制,球队名称和队徽坚持海纳百川,广泛听取球迷意见和建议。当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结合辽宁红色及新“六地”定位,拟命名为“六地”足球俱乐部,这个方案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后续迅速启动了网上征集。征集阶段,我们从球迷提议中归纳出20个候选名称供投票,其间像“东北虎”这类的名称未通过中国足协审核,另有多个名称工商注册未批准,“辽宁铁人”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最高票。
选定辽宁铁人这个名称还有两层核心原因:一是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之称,“铁人”能够体现出工业基地的特质;二是借鉴了国际上工业城市足球俱乐部的命名经验。队徽也同步征集球迷意见并最终确定。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西体育场改造升级?
为了更好地提升球迷观赛体验,我们研究提出改造一座专业足球场。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对此全力支持。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当时我还在省发改委工作,省里有改造专项资金,最后确定由省、市、区共同投入推进球场改造。选址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俱乐部大本营在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位置不在市中心有局限性,奥体中心和专业足球场相比还有差距。
当时有两个方案,改造沈河体育场或铁西体育场。沈河体育场在市中心有位置优势,但场地较小,把新球场大拆大建亦不合适。铁西体育场曾是辽宁宏运队主场,规模大小合适,且设施陈旧改造价值和意义更大,由此最终选择铁西体育场进行改造。最终改造预算是1.3亿,改造完成后新铁西体育场基本符合专业足球场标准,能满足中甲和中超比赛要求。实际使用看,虽然场地座椅不算出众,但得益于通风和光照条件好,草坪质量在北方地区还是名列前茅的。
提问:辽宁铁人教练团队去年比较动荡,直到联赛中期才稳定下来,最终李金羽接手并在今年顺利完成冲超任务,这个过程中有怎样的故事?
确定冲超目标之后便是制定实施方案,这恰是我们国家制度优势所在,作为最复杂的团队运动项目,凝心聚力才能达成目标。我不是足球圈内人,但党政工作的关键是倾听并吸纳合理意见,再凭借组织建设、识人用人及监督体系的多重优势来破解体制顽疾,足球同理。
当时辽宁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自身球迷基础薄弱,球员教练配置不足,投资人也需要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以坚定信心。我曾与唐尧东、徐弘、贾秀全等辽宁籍足球名宿商讨执教事宜,因年龄因素或其他事务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李金羽和肇俊哲彼时身在外地一线岗位,范志毅动心却因跨行业做得很成功最终未下决心,但后续为球队对接了诸多国内外资源并提供了宝贵建议。
去年上半赛季,孙卫、段鑫和高明琪等教练员为球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当时队伍组建与磨合未到位成绩有反复。夏窗我们持续调整优化,安以恩和卡洛斯等内外援到队增强了球队实力,尤其是恰逢李金羽辞去云南玉昆主教练职务,最终回到家乡执教。李金羽为首的教练团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最大化调度积极因素,凝聚整合力量。政府则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球队直接支持与倾斜,动员热爱足球的企业提供赞助,同时秉承支持不包办、建议不干预原则,明确界定俱乐部、管理团队与教练团队的职责边界,分工负责。顶级竞技体育胜负往往在细微之间,辽宁铁人的最终冲超,比拼的是细节,是基于各环节逐渐积累出的点点滴滴优势。
提问:辽宁铁人外援本赛季表现极为出色,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我们充分尊重职业足球规律和中国职业足球实际,以最经济的成本挑选优秀内外援,全面提升辽宁铁人的整体实力。决策机制更是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发动专业人士和球迷,吸纳各方意见参与推荐,最终由教练团队决策。以外援为例,我们的投入在中甲不算最多,但资金运用绝对是最经济、最物有所值的。队里三名外援,一位打破了中甲联赛单赛季进球纪录,一位刷新了中甲单赛季助攻纪录,还有一位是联赛传球次数最多的球员,数据不会说谎,投入收到了最大的回报。
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政府号召企业赞助球队,必须做到账目清晰,每一分钱都要去向明确使用合理。通过这些年对足球圈的了解,目前一些俱乐部在引援方面还存在不少见不得光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始终坚持:该管的要管到位,不该管的坚决不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