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亚冠第二级别联赛,拥有C罗、菲利克斯等多名葡萄牙国脚的沙特球队利雅得胜利即将客场挑战印度球队果阿。

利雅得胜利主教练热苏斯确定C罗不会前往印度。

利雅得胜利主教练热苏斯、头号球星C罗以及菲利克斯都来自葡萄牙。

C罗缺战的对手果阿俱乐部来自印度西海岸中部城市果阿。这支俱乐部是历史上第一支参加亚冠的印度俱乐部。

果阿俱乐部所在的城市果阿,与C罗、菲利克斯和热苏斯的祖国葡萄牙,却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果阿:印度版的澳门?

果阿俱乐部亚冠使用的主场是果阿邦(邦是印度的一级行政单位,印度共有‌27个邦‌和6个中央直辖区,一级行政区总数为33个)的尼赫鲁体育场(可容纳3万人)。其所在的城市是果阿邦的马尔加奥市(非首府驻地,该邦的政府所在地是潘吉姆)。

果阿邦位于印度西海岸中部,北临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及南方与卡纳塔克邦接邻,西濒阿拉伯海。该邦面积只有3702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上海市的58%,是印度面积最小的邦。

果阿邦也是印度人口第三少的邦(150万,少于锡金邦和米佐拉姆邦)。

果阿邦的经济以旅游业为主,该邦2020年人均GDP有4900美元,比印度其它邦高2.5倍。此外,该地区也是印度女性地位最高邦,识字率为80%。

印度的果阿邦和中国的澳门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

两者都在16世纪之后沦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都曾被葡萄牙长期殖民统治。两个地区都是二战后被收回。葡萄牙在两地的殖民统治,都留下了许多殖民时期的建筑。

▲印度果阿

△中国澳门的议事厅前厅

唯一不同的点,澳门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回归,但果阿,却是印度于1961年使用武力收回的。

从穆斯林统治到葡萄牙殖民地

果阿的名字通过拉丁字母转写为Goa。关于果阿地名的由来,可谓是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认为,果阿一词来自印度 史诗《摩诃婆罗多》的词汇“果帕拉施特拉”、“果瓦拉施特拉”,翻译过来就是牧牛的国度。

其它说法认为,果阿的名字可能来自梵语文献《往世书》或者《哈利梵萨》。但没有一个说法得到最终的证实。

这一系列梵语文献说明一点,果阿最早受到印度教的影响。

然而,进入13世纪之后,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占据了南亚次大陆地区。穆斯林成为了这里人口的多数。一直到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果阿所在的地区一直被穆斯林政权占据,穆斯林人口占据绝对的多数。

从12-16世纪时期,印度名义上是统一的,实际上被多个苏丹国统治。果阿所在的地区亦是如此。葡萄牙人到来之前,果阿归属比贾普尔苏丹国。

1498年,葡萄牙航海者达-伽马抵达印度,他们登陆的第一站就是果阿。

1510-1512年,葡萄牙殖民者打败了比贾普尔苏丹国,占领了果阿。随后,葡萄牙殖民者又占领了第乌等殖民据点,成立了葡属印度,果阿是葡属印度殖民地的中心。

为了巩固这里的殖民统治,葡萄牙采取了强制改宗的方式,在当地建立天主教堂,要求当地居民改信天主教。

此外,葡萄牙为了巩固在果阿的殖民统治,从葡萄牙本土招募底层白人(白男为主),他们与当地女性通婚,形成葡印混血种人。

但是,当地的权力主要掌握在葡萄牙本土白人的手里,混血种人和印度人被当成空气,排除在权力之外。此外,葡萄牙语主要作为贵族的官方语言使用,混血种人和印度人主要说孔卡尼语和马拉地语。

当地混血种人和土著人对葡萄牙语并不精通,对葡萄牙的认同感远不如印度,这为日后葡萄牙丢掉殖民地奠定基础。

果阿:3天收回的殖民地

鼎盛时期的葡萄牙在南美洲占领了巴西、在亚非占据了多个殖民据点,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西班牙、荷兰、英国的崛起,葡萄牙逐渐被拉下神坛。其在亚洲建立的殖民据点,尽数被荷兰、英国占领,仅留下了果阿、第乌和达曼3个地方。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时期,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绝大多数地区被英国占领。

葡萄牙在亚洲仅保留了果阿等3个殖民据点,最大的殖民据点就是面积3700平方公里的果阿邦。

19世纪后期,葡萄牙(最大殖民地巴西于1825年独立)仅仅在非洲大陆占领了安哥拉、莫桑比克作为殖民地,殖民帝国的风光早被英法抢去。

1932年,葡萄牙政坛发生剧变。法西斯独裁者萨拉查通过军事政变上台。

萨拉查上台后,为了恢复曾经的殖民帝国荣光。他对殖民地采取了强硬政策。因此,葡萄牙在战后成为了最顽固的殖民国家。

二战后,英法荷等传统殖民大国受到战火波及,国力大大削弱,对于殖民地的控制愈加力不从心。

他们不得不在二战后放弃殖民地。英国放弃的殖民地就是英属印度。但英国人却摆了印度一道,用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分成两个国家——印度教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后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印度继承的就是英属印度的土地,不包括5个法属印度和3个葡属印度的土地。

印度独立后,就要求法国和葡萄牙归还土地。法国于1950年和印度达成和平协议,归还了5个法属印度(加起来112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葡萄牙则拒不归还。

葡萄牙之所以拒绝归还是有底气的。因为1949年,美国为了对抗苏联为主的东方势力,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即北约。葡萄牙就是北约成员。自以为有美国撑腰的葡萄牙则加强驻军,镇压当地混血人(心向印度而非葡萄牙)和土著的起义。

1951年,葡萄牙将葡属非洲大陆的殖民地和果阿设立为海外省。

海外省的设立,果阿成为了葡萄牙的“本土”。葡萄牙的此举很简单,因为一旦本土被袭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要为其“主持公道”。

印度影响力的提升,加上去殖民化浪潮的风起云涌,美国自然不愿意被葡萄牙所绑架。于是摆了葡萄牙一道,在果阿问题上表示中立。

萨拉查将果阿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希望联合国为葡萄牙“主持公道”。美国和苏联为了在第三世界树立自己影响力,均不站在葡萄牙一边。

尼赫鲁看准时机,收复失地。

1961年12月18日,印度向果阿邦发动战争。这次战争,印度仅仅用了3天,就从葡萄牙手里收复了果阿。

果阿被收复,推倒了葡萄牙殖民帝国崩溃的多米诺骨牌。葡萄牙的殖民帝国,最终在1999年12月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