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赛规则是裁判员的圣经。”从非洲雄狮到南极企鹅、从东方古国到英伦三岛,所有人都在同一本足球竞赛规则的指导下进行足球这项运动。
然而,球迷们又常常念叨,“英超尺度比欧足联尺度大”、“西亚裁判嘛这个球不吹可以理解”……看起来,即使在同一套规则体系的指引下,裁判法也并不是在全世界适用的万国之法。裁判们遵循的尺度究竟是谁定义的?欧足联怎么将自己的标准变为世界标准?本文将简单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 裁量与羁束:足球竞赛规则的暗面
厚达百余页的足球竞赛规则对这项运动的规则已经作出了详尽的阐述,球场上发生的几乎所有情况都可以被其中某条条文所囊括,并导向一个确定的结果。但在实际比赛中,争议仍然频发,不同裁判对规则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为了解释清楚问题,我们在这里引入裁量和羁束的概念。
羁束代表着规则对某种行为的程序、方式与结果作出规定,即强调结果的可预期性,甚至是唯一性。而裁量则是足球竞赛规则留给裁判员的“自留地”,是裁判员作出判断时选择的余地和自由。羁束导向的是确定性,而裁量导向的是不确定性。
足球是发展的,足球竞赛规则不能预见未来球员将会在场上做什么。因此,规则必须有一定的“留白”让裁判员有裁量空间,从而让足球竞赛规则能够同时适应社区野球和世界杯决赛的标准。
前面一段话我自己都觉得拗口,还是举点例子吧。
2018-19赛季西甲第31轮,巴萨主场2-0战胜马竞的比赛中,迭戈·科斯塔在第28分钟因为“侮辱裁判员”被直接红牌送出球场。赛后,科斯塔表示,他并非在辱骂裁判员,而是在问候自己的家人。根据足球竞赛规则第十二章,“以语言表达不满”属于应被黄牌警告的不正当行为,而“用冒犯性、侮辱性或辱骂性的语言或行为”则应被直接罚令出场。在这个案例里,裁判员认为科斯塔使用了辱骂性的语言,所以他必须被罚令离场,这是规则的羁束;而对科斯塔的语言的定性是“表达不满”还是“侮辱”,则是属于裁判员的裁量范畴。
在“骂人”这一环节,国内的类似案例会让大家更有代入感。2020年中超联赛争冠组排名赛首回合上海申花3-1战胜重庆当代的比赛中,曹赟定在下半场因亲切问候裁判家人被直接红牌罚下。这名球员的问候内容相信大家能从他的嘴形里看出来,本文中为了塑造文明网络环境就不再以文字化形式表现了。
而2025年中超联赛第23轮云南玉昆1-1长春亚泰的比赛中,艾菲尔丁“贴脸”助理裁判员抗议判罚仅被出示黄牌。“贴脸”属于“表达不满”而非“冒犯性行为”,而问候裁判家人属于“侮辱或辱骂性语言”而不只是“表达不满”,这是裁判员裁量的范畴,也就是球迷们经常说的“判罚尺度”。
二、 评议与公开:欧足联打造国际尺度
既然如此,那裁量的基准是什么呢?尺度又是怎么定义的呢?为什么问候裁判员家人就是“侮辱性语言”而不只是“表达不满”呢?
为了确保同一个联赛中不会出现前一天球员问候裁判家人被认为“表达不满”出示黄牌,第二天就被另一个裁判认为是“侮辱性语言”直接送出球场的尴尬现象,各国、各大洲足协也都在推进统一尺度工作。欧足联早在2016年起就开始推出“裁判协助计划”(RAP),制作视频案例库供全世界裁判员开放下载学习,每年的视频库中包含了近五百个视频案例,并附有欧足联官方判罚和解析。
除了欧足联以外,中国足协自2022年起也在网站上上传统一尺度材料,内容与欧足联视频库高度相似,只是其中案例基本采用上赛季中国足协旗下各级联赛的案例。美国足协在培训中心网站上也对所有报名裁判课程的人开放培训资源,内容主要以统一尺度文件为主。
除了视频库之外,评议也是统一尺度的一种方式。中国足协这两个赛季对球队提交的个案发布的评议及其解释就属于此类,英超裁判公司技术总监韦伯上电视被拷打时说的话也是评议的一种尝试。
尽管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评议的目的是统一的:对判罚作出评价,并通过对判罚的评价填补足球竞赛规则“留白”的部分。前文已经提到,这些“留白”是规则为了其普适性给裁判留出的“自留地”。因此,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比赛中,填充“留白”的方式自然也应不尽相同。
以世俱杯为例,巴黎2-0拜仁的比赛中卢卡斯·埃尔南德斯肘击格雷罗的红牌在欧足联的尺度中就是一个黄牌动作。2024年欧国联C级斯洛伐克2-0阿塞拜疆的比赛中,第41分钟阿塞拜疆球员护球时肘部结结实实击打了斯洛伐克球员的额头,欧足联依然在视频材料中认为是黄牌。相比之下,接触更轻微的世俱杯案例中卢卡斯被直红罚下,就很好地说明了FIFA和欧足联在这个问题上的尺度区别。
公开视频库,欧足联只是为了统一尺度吗?远不止如此。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当竞赛规则的“留白”越来越多,全世界都在寻找自己的“尺度”时,理论最完善、案例最丰富的视频库及其尺度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世界性的标准。
即使各地足协会在其尺度上进行修改,其大致标准仍将被采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抢截球过程中“使用过分力量”的判断。足球竞赛规则并未规定“发力、快速、鞋钉正对、脚踝以上”的条件,这四个判断要素其实出自于欧足联视频库的总结,而现在它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球迷都耳熟能详的红牌标准了。
借助欧足联视频库这个丰富、易获取且免费的培训资源,欧足联的尺度也正在传遍世界。球迷们常说“英超尺度太宽”而非“欧足联尺度太紧”的一大原因,便是欧足联的尺度已经被潜移默化地接受成为了“世界尺度”。
三、 纠正与进步:评议之后要做什么
那么,英超的“宽尺度”是错的吗?不尽然。足球竞赛规则的原则包括公正执行规则、维护队员福祉、促进技战术发展和提升比赛观赏性,英超的“宽尺度”没有违反任何一条原则。不仅如此,韦伯这个电视明星也定期在节目上推销老脸,通过电视节目进行事实上的评议工作。看起来,英足总和英超公司什么都不缺。那为什么英超的尺度最终局限于英伦三岛,甚至因为“太宽松”而被部分球迷质疑呢?推而广之,有了评议和统一尺度就够了吗?
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要让统一尺度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做的是拒绝“犯规的人却能得到更多”的现象。或言之,仅有评议和尺度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尺度能在后续的比赛中落到实处。
以英超为例。韦伯早在对2023-24赛季第26轮水晶宫3-0伯恩利比赛第35分钟布朗希尔的红牌评价时就说过,“如果是在禁区内像这样的恶意拉扯球衣犯规,仍然必须是红牌。”然而,本赛季曼联对阵布伦特福德的比赛中对姆伯莫的拉拽球衣犯规依然被裁判员出示黄牌。
同样,在韦伯已经明确表示2023-24赛季第29轮西汉姆联1-1阿斯顿维拉的比赛中埃默森的行为处在自然位置,不构成手球的情况下,本赛季英超第一轮利兹联1-0埃弗顿第84分钟塔尔科夫斯基比埃默森更靠近身体的手臂被认为不处于自然位置,判罚点球。种种前后矛盾的判罚让“尺度”的说服力逐渐降低,也让球迷对“英超尺度”对评价停留在“宽松”而缺乏更进一步的判罚指引。
对裁判来说,评议和视频库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将来的判罚,因此必须包括从过往案例上升到抽象理论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评议的整理、整合、提炼与发布。
对于个案的评议会让球迷们关注到“哪个裁判又犯了错”,而对于一个赛季的评议整理和视频库的发布则能够让足协摸索出适用于自己的管辖区域的尺度,并用这样的尺度指导将来的判罚。
当然,视频库的判断永远只是“事后诸葛亮”,其中的指导判罚和临场判罚的不一致并不能必然地说明当值裁判员作出错漏判,毕竟裁判员在场上还要考虑场上形势、双方情绪等多种因素,很多判罚的尺度也是在事后才得到了统一。
最后,让我们回到裁量与羁束的问题上。当一个被足球竞赛规则留给裁量的领域被视频库和统一尺度所羁束,对于以后的判罚,裁判员自然应当按照统一尺度进行判罚,球员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也有更准确的理解。
在欧足联视频库几乎完全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再去做本足协视频库整理工作看起来性价比有限,但这项工作对在本足协比赛中指导裁判统一尺度依旧意义非凡,从长远来看,它也有机会提升本地区球迷的规则认知,引领足球水平的进步。
当裁判员能够以统一的尺度执法,运动员和观众才可能更轻松明晰地理解规则,足球这项运动才拥有了长远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