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媒体人、中国足球小将创始人董路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专访,他介绍了自己的青训事业。
以下是报道节选
采访当天,他穿着足球小将的周边T恤,上面还印着“2034”字样,“有消息说中国在2034年要办世界杯,而且这一年也是足球小将们的当打之年,我就借鉴了王家卫导演的《2046》这个概念,把我们的青少年赛事命名为‘2034杯’。”董路说。
他敢于把这个项目称为“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青训项目”。在与《中国企业家》对谈的一个半小时内,董路数次拿出手机展示足球小将网络直播的后台数据——与切尔西队和马德里竞技队的比赛,19元的观赛券,付费人数超过9000人;与皇家马德里的比赛,付费观众超过了2.7万人。
“全世界有哪一场青训比赛能做到我们这样。有这么多付费观众?”董路说。
8年前,他发起这个项目的原因很复杂——对执教的渴望、对盈利的需求、对现状的失望,都让他急迫地想验证自己的想法。
与其他青训项目有本质不同。董路实行“免费培养”和“以赛代练”的模式,他不与球员签约,也不设置固定日期、固定队员的训练计划。
在采访当天,足球小将在西班牙的比赛刚结束不久,组织参赛看上去有些“随意”。“我们比赛前会发一个通知,大家就在西班牙集合,家长们带孩子到比赛地,我们提供教练和训练比赛场地。”董路说之前会负责所有人的机票和酒店住宿,但随着比赛增多,这一笔不小的开销,只能让家长自理了。
网友对他的评价分化严重,喜欢他的人会变成“铁粉”,蹲守每一场比赛。而讨厌他的人会说他狂妄无知,“董路有过专业背景吗?他可以是老板、总经理,但他凭什么当教练”……
以前他喜欢跟这些人较劲,现在他说自己是“实践派”,多做自然比纸上谈兵要强。
“我打算成立一支职业俱乐部,承接我们留洋回来的小将,让他们在海外联赛和国内联赛之间有一个缓冲的舒适区。”目前,已经有12名足球小将成员与海外职业俱乐部的各级梯队签约,2025年16岁以下国家少年队名单中有7人出自足球小将,董路已经在琢磨如何“延续”这个项目。
在他的构想里,一切都很“理想化”。如果能有这样一支国内职业球队,足球小将回国就会选择“自己的队伍”。在这里充分展示自己,并升级去踢中超联赛。他的初步计划是买一支低级别联赛球队,再一步步去升级。
虽然他并没有认真盘算过需要花多少钱,但他认为不复杂,对应的千万元级别的年运营成本,“我相信会有人愿意出”。
这将极大拉长足球小将的“生命周期”。很多球迷对足球小将的评价——这就是一场“养成系真人秀”,此前它只是一个青训项目,如果连接职业足球之后,球迷甚至可以追随喜欢的选手直到退役。
而且他可以名正言顺地与选手签约了,此前“松散”的状态,总是被网友质疑“草台班子”。在商业赞助、付费比赛和周边产品之外,职业球员交易有机会彻底改变足球小将现有的商业模式困境。
但在运营层面,董路并不熟悉,他认为还是可以深耕线上,即便全世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都是线下场景为主。他坦陈绕不开“流量”,无论自己还是足球小将的IP,都极大程度依赖线上,“我是先在新媒体上变成名人之后才有了小将,才能养活这个项目。”
“谁说不能‘云观赛’呢?足球小将的球迷遍布全球。”他还处在最初的那个状态里,当年决定启动足球小将时,没太多青训经验的他只确定了一个准则——其他青训俱乐部不做的,都要去试试。
足球小将参加了“德国广域星空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那次系列赛中,球队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一路力克汉诺威96、云达不来梅等德国强队,从小组赛杀到了决赛,并以4:1大胜足球豪门多特蒙德,邝兆镭还拿下了最佳射手奖。
面对镜头,董路留下了自己的“名场面”,他大喊:“We are Chinese,we are Chinese football boy(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足球小将)。”
近千万中国球迷在网络上观看了这场决赛,这对董路来说意义非凡,赛事流量爆炸,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金主明显多了。58同城主动联系了他,决定3年出资2000万元赞助足球小将。
还有一个变化是足球小将的路径一下子拓宽了。邝兆镭因为出色表现成为第一个前往西班牙拉玛西亚试训的中国球员,这里是“制造”出梅西的欧洲最强青训基地,是每个足球少年梦寐以求的一站。如今年仅16岁的邝兆镭已经是人称“小巴塞罗那”的西班牙达姆俱乐部青年队一员,也收到了中超联赛球队大连英博的试训邀请。
IP流量被赞助商认可,球队水平被球迷认可,球员被欧洲豪门认可,董路在微博上说自己的感觉“特~别~好~”。
此后,董路的主线一方面是推动优秀选手去欧洲“留洋”,这在近几年惨淡的国内足球环境下,非常吸睛。另一方面,在拿到赞助商的资金后,他从2021年开始马不停蹄地落地新赛事IP——2034杯小学生足球大会。
如今赛事进行到第5届,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了。全国120支小学生球队参与,仅抽签仪式在直播平台就有超过1万人观看。现场比赛门票平均售出超1万张,比一些职业球队的上座率都高。
开销仍然很大,董路向记者算了一笔账:8年间,球队仅比赛训练支出就约为1800万元。在收入方面,赞助资金仍占大头,付费内容、门票收入和周边产品也能带来一定收益。
董路很反感社交媒体上有人说他靠足球小将赚了大钱,“有人做青训这些年砸进去两三千万,不得不靠众筹。内行人都知道做青训不赚钱,而且我们不跟孩子们签约,也没有球员交易的签约费。”
谈到不签约这件事,他有点后悔,“如果是今天再让我做,我肯定签约。但我们开头没开好,太在乎情怀了。”
董路把这8年的经历总结成了“四化”——国际化、媒体化、商业化、精英化。这一套带有明显互联网思维的模式,让足球小将与传统青训项目越来越不一样。
“传统的青训大多是闭门造车,我们首先有国际化,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国际赛事,一个踢过巴塞罗那的孩子,他还会怕国内球队吗?其次要媒体化,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这群孩子,这样他们有使命感,家长有荣誉感。第三要商业化,传统青训靠的都是拨款,我们是通过社会资金来解决大部分需求,向市场要发展动力。最后是精英化,这点倒是与传统青训共通。”董路如此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