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国内媒体《足球》报发文谈到了国内遍地开花的地方业余赛事遇到的三个难题。

赛风赛纪是生命线 

此前中国足协发布《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曾引发了普遍的争议,其实争议来自误读,认为中国足协将干涉“苏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不仅是职业联赛,对于任何一项赛事而言,赛风赛纪都是生命线,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便是前车之鉴,不管是假球默契球、赌球、黑哨,还是球场暴力、球迷骚乱,都会让一项赛事万劫不复。目前火热的城市联赛,其主办方或者承办方地方足协,以及司法系统都高度重视赛风赛纪,这是一个好现象。对于赛风赛纪的维护也不应该单纯依靠赛事管理机构,更需要球员、球迷和舆论的自律和监督。

裁判仍旧是大难题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目前的焦点问题集中在裁判身上,一方面裁判自身水平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球迷对错漏判零容忍且呈现出“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这其实给职业联赛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目前火热的城市联赛亦是如此,地方足协向本报反馈,目前承受压力最大的便是裁判工作。有关这个层面,我们前面讲过,城市联赛的火爆,必然促进裁判水平的提升,但在现阶段各方其实需要对裁判工作给予更多的宽容。

需要降低行政成本  

在采访过程中,本报了解到的消息显示,当前火热的城市联赛还有一大压力:高昂的行政成本:参与赛事的相关部门包括竞赛、保障、新闻等工作人员面临沉重的工作压力。这其实有三个方面原因,其一是地方足协的建设一直滞后,突然面对如此高规格且如此火爆的联赛,力不从心在所难免;其二,持续低迷的中国足球,目前各项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由此存在一些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其三,新兴事物在初创阶段难免手忙脚乱,由此难免带来高昂的行政成本。

该媒体表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其实随着时间可以解决,实际上火爆的社会足球赛事恰恰可以促进地方足协的建设,还能促进竞赛、保障、裁判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及素质的提升,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稳定发展的各类型业余联赛,一定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严肃赛风赛纪带来的行政成本,严肃赛风赛纪本身没有问题,但由此产生的安保压力和舆论压力其实带来了沉重的行政成本。由此在突发事件的处理层面,不应以“出事与否”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以“制度完善+处理及时准确”作为评价标准。